第一,积累新闻素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到24小时的”。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基层的,专业性不强的通讯员,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通讯员视野并被通讯员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一名通讯员,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每一个通讯员,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所见所闻所看、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通讯员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我从事通讯员这项工作已有近3年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是我写新闻稿必备的一项工作。有时有素材,不知该如何写时,就看看资料,模仿,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现在写一般的稿件不用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我们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通讯员,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有时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我们的生活积累,帮助我们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我们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我们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我们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