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新闻稿件的撰写编辑能力,是许多电视台记者探寻和思索的课题。一些基层电视台记者或新闻记者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不了解新闻写作技巧,而是对新闻的关注热情不高,影响了他们的创造空间和想象力。特别是纪实类新闻,对时效性、真实性要求更加严格,更需要记者提高敏锐性,多写多练,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提升新闻撰写水平,领悟稿件撰写编辑技巧。
ruanwenshijie.com
1.写好纪实类新闻稿件,需要提升新闻敏感度,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何为新闻敏感度呢?打个比方来说:靠干泥水活的瓦工,闭一只眼一冲,就能大概判断水平线在哪里,怎么样砌墙。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听汽车发动起来的声响,就能判断车子的状况,哪里存在小问题需要及时检修。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多年的农民,根据时令的发展变化和庄稼的涨势,就能判断这一年的收成……正所谓孰能生巧,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了解深刻的时候,便能知道其中的规律,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新闻稿件的创作亦是如此。
所谓新闻敏感度,就是记者捕捉新闻事件的敏感程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快速了解某个事实或事件是不是具有的报道的意义,感知事件的价值和预测该事件作用的能力。
二是留心某个看似平常事件,但能以下见大,从中引出重要影响力新闻的能力。
三是能了解某件事实当中,哪些是值得突出报道的,哪些是一笔带过的能力。
四是能了解哪些事实,哪些材料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进而成为新闻线索的能力。
新闻敏感度是一种职业的敏感力,这种敏感力可使我们的新闻记者在日常所见所闻中快速搜索并捕捉新闻线索,进而形成新闻稿件或报道。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因为毕竟我们周围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不可能都拿来作为新闻来用,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和识别能力,发现其中有价值的、对人们有启发作用的事情才能够作为新闻来发掘。
比如,笔者某次在外出培训过程中,当时是乘坐高铁过去的。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在某个小站停靠的时候,一个老奶奶拎着大布袋,很吃力的走了上来。当时,列车内是没有座位的,又正值中午的时间,许多人都在此时打盹,都没有注意到老奶奶进入到火车里面。这时候,坐在靠走廊的一位小女孩主动站了起来,并有礼貌的对老奶奶说:“你坐下吧,奶奶。”这个很有意义的瞬间我看在了眼里,随即拿出纸笔,在列车上我就写了一篇小新闻稿,题目是《最温暖的让座》,没过两天,便在当地报纸刊登了。假如我当时没有在意,或者没有上心,那么就不会形成这样一篇稿件。因此,新闻敏感度需要我们时时留意身边的有意义的事情,去观察,去领悟。
新闻敏感度是比较宽泛的说法,有许许多多的学问门道在里面,新闻记者需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新闻工作实践,慢慢的积累、慢慢的培养。不妨从身边的发生的温暖人心的、有正能量的事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在实践当中提炼总结,从而不断增强自己感知新闻的敏感程度,抓住每一个容易消逝的瞬间,写出新闻报道。
2.写好新闻纪实类稿件,需要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
古代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记者要写一篇新闻报道,特别是纪实类的新闻,就必须第一时间了解知道当下发生的事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闻。那么问题是,新闻记者的如何寻找并捕捉到新闻事件呢?写新闻稿件的素材从何而来呢?我想要做到腿、眼、嘴、脑、手并用,即多跑腿,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鲜活生动的新闻素材往往孕育在基层生活之中。多用眼,就是要多观察,多注意周围的新鲜事物,启发灵感;多动嘴,就是要多问,不怕麻烦,问领导,问同事,问周围的群众,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真正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多动脑,遇事多思考,哪怕是日常发生的一些小事,里面是不是蕴含着积极的意义,蕴含着正能量,多加分析思考;多动手,要勤快,多写多记,随身携带日记本,把遇到的或见到的新鲜事儿及时记录下来,哪怕随即形成不了新闻,也可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平时的新闻创作中,相当一部分新闻记者常常不知道写些什么,常常为新闻素材而发愁,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可写的东西,而是工作方法和作风不对。央视前段时间推行的“走转改”活动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走就是走基层,新闻工作者要常常深入到基层走一走,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事件都是来自基层的,因此要善于从基层,从乡村中发现新闻线索,寻找写作灵感;转就是转作风,新闻写作特别是纪实类新闻的要求准确、客观、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摒弃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沉下身去,安下心来,扎扎实实的从客观事实出发,多传递好的、正能量的新闻报道;改就是改文风,新闻纪实类稿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求文风朴实、客观准确,能把事件搞清楚就可以,所以,新闻记者要从事件的客观实际出发,学会顺藤摸瓜,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如实呈现清楚,并对相关的人物进行采访、记录,力求达到准确客观地再现整个新闻事件。
我们的新闻记者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时时用心,处处留意,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人说的任何一件事,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把这件事说完了就完了,而我们新闻记者还要做进一步的思考,看看能不能成为一件新闻的线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尽可能多的新闻线索。
同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对周围的事物时刻充满敏感,要时刻保持足够的热情和兴趣,要将每一个可能的场合当作创作的平台,无论是在饭店吃饭也好,在外旅游也好,还是与周围其他人交谈也好,要时时处处留心留意,因为有可能某个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就能成为一条新闻线索。新闻记者要打破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将采访者叫到办公室,面对面坐下来正式采访才是新闻创作,其实不然,在非正式场合的交谈和交流,更有可能成为新闻的素材和来源。
新闻记者在进行纪实类新闻稿件创作的时候,还要注重追求细节,不能大而化之,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进行创作,只知道事件的大概轮廓是远远不够的,要深挖细找,深入分析或查找事件的本质或原因,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才有深度,才有吸引力,才能被媒体记住。比如,同样是报道美丽乡村,如果你不细心查找所关注的乡村的特点特色,发展路径,产业规划等,往往就会陷入一般化、庸俗化的怪圈,写不出特色来。
3写好新闻纪实类稿件,需要掌握写作技巧,提炼好新闻主题
用事实说话是纪实类新闻的最大特点。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稿件创作的时候,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特点,用事实说话,多用原词原句,多引用当事人的叙述,尽量不掺杂我们自身的主观判断和臆造,防止事实扭曲或偏离。
写好一篇新闻稿件,首要的是明确新闻的主题,即这篇报道围绕什么主题来写,需要突出的价值理念是什么,通过事件的描述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新闻记者一定要理解和掌握当下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取向,社会弘扬什么,需要什么,倡导什么,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确定新闻主题的时候,也要紧紧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这样,通过新闻主题组织起来的新闻稿件,让人读起来才有吸引力,才能鼓舞人心,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最后,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新闻的主题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灵魂,如果主题不明确,那么读者就无法知道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文章的主题犹如穿珍珠的线,如果没有这样的线,那么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装饰品。再有,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否则文章就显得肤浅,成不了好的新闻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