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体文章怎么写?

时间:2024-04-07

  写新闻,不是写小说,也不是写散文、诗歌。新闻体和这些文体是非常不一样的。大学中文系的人反而做不好记者,是因为中文系培养的都是写诗、写文学作品的人,而新闻不是文学作品,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你学会了写小说,写诗,不但对写新闻完全没有好处,掌握不好,反而坏处比好处要多!

  为什么小说和新闻不一样呢,因为小说是假的、编出来的,而新闻是真的,不是编的,这是一个本质区别。它们反映的事实不一样,所以文体要求也不一样,就像肉和白菜,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先讲讲新闻体的要求。

详解:新闻体文章怎么写?

  写消息题材要简单

  写消息,第一、题材要简单。写小说讲究复杂和丰富,但消息一定要简单。要是谁的消息写得很复杂、很曲折,要么不是真的,要么就是没写好,因为消息曲折不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呢?其实就是一个标题只讲一件事,这一点其实很多记者都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呢?首先,一个标题只写一件事情,如果对事情了解不够,很可能一个标题就把一整件事讲完了,这样就凑不成两百字或者一百字的消息。为了满足字数,往往就会把别的事添进去,这样就会犯错误。

  比如你对A事件了解10%,对B事件了解10%,你就会找5、6件事凑成了一则消息或者一篇人物专访。所以一题一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对一件事情有深入的了解和挖掘。但无论怎样挖掘,也一定要坚持一个标题下只写一件事,哪怕和它比较接近的事也尽量不要写。

  主题越收敛越好

  消息体的第二个要点是,主题越收敛越好。对于消息写作而言,只要在一个题目下多花工夫,这个题目以外的事就不用管了。越好的消息主题往往越收敛、越明确,一则消息是讲什么的就攥着这个主题来讲,既没有枝,也没有分叉。

  用单句、短句

  第三点是,尽量用单句、短句。复句、长句别人读起来也累,也慢,并且也不利于把一件事讲清楚。我曾经在2006年拜访余华,他算是中国写小说里写得最好的了。我问他什么时候该用长句,什么时候该用短句。他说:“当我对一件事情比较清楚的时候,我用的都是短句子;当我对一件事情不是很清楚但又要表现的我很清楚的时候,我会用长句。用北京话说就是‘短句子容易露怯,长句子藏得住一知半解。’当我写小说《兄弟》的时候,对事情很了解,所以用的都是短句子,但是我要给杂志社写音乐听后感想时,用的都是长句子。因为我对音乐不懂,但又要装懂,就把句子写得很长。”

  这种差异背后,其实牵扯到语言的属性,和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概念有关。比如你们听我说一句话,这里的“所指”就是我想要传达给你们的意思,而“能指”就比“所指”要丰富很多,因为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长句子,也就是复句,它的“能指”就比较丰富。比如说,余华对交响乐的理解并不是很深,但是余华就用“能指”丰富长句子让读者读出他所没有表达的意思。所以余华很高兴,因为他不懂交响乐,却能让其他懂交响乐的人读出很多东西。

  虽然长句子的“能指”很丰富,但是它有一个特别大的缺点,就是它的“所指”不准确,具体到写作中,就是你想表达的内容不能很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新闻要求准确,而不是丰富和能指的广阔,而是把我想要讲的话原原本本地传达给读者。所以新闻要没有歧义,而小说就不一样。小说、散文是追求丰富性,比如一百个人看《红楼梦》,一百个人心中的林妹妹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看一条消息不能是一百个人看完后都是一百个不一样,否则就麻烦了,换句话说就是新闻不能有歧义。所以写新闻时,一定要用单句、短句,把心中的话最直接最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读者。

  我心中想要表达的想法,需要编码成语言或者是编码成文字传递给你们。这段内容传递到你们那儿,就处于解码过程。比如我用“大海”和“天空”这两个词,传递到你那儿进行转换的时候,我们对这个词,在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可能就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我心中的天空和你心中的天空未必是一个模样,我心中的“很高兴”和你心中的“很高兴”程度未必相同。

  所以在新闻写作中,尽量要用短句子,尽量不要用有歧义的句子,尽量用和那些常见的词来写新闻。这样才能保证“我”的意思能准确地传达给大家,传达给读者,这是为了新闻准确的需要。我们记者其实就是读者的跑腿儿,读者需要你把那件他没有在场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表达给他听,传递给他。

详解:新闻体文章怎么写?

  能省略的字都省略

  第四个要点是,能省略的字都省略,像分析自己的钱一样分析自己的字。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做不到,因为大家都觉得打字很容易,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字呢?其实珍惜自己的字是为了省别人的时间。比如说,你的一条消息有一万人在看,如果你多用了十个字,那十个字乘以一万,该浪费多少人的时间,那你真是有罪。一个人你浪费他一分钟,乘以一万是一万分钟,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对于写作者,花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这十个字删除。

  比如我在出第一本书的时候,书卖掉了大概七万多本。一本书大概有五十万字,如果我花功夫的话,起码可以删掉一万字,这样我就可以省去很多人的很多时间。这不仅对别人好,如果我写得更加简练,我想我的书会有更多人看。你照顾读者,读者就会喜欢你,也会照顾你。所以能省略的字,一定要省略,哪怕多一个“的”少一个“的”,多一个“了”少一个“了”。

  我有时会改我写给别的信,比如写给陈一舟的信,都会很仔细,我不想浪费他一分钟的时间哪怕一秒钟的时间,我会为他改的,不会多一个字。

  你要尊重别人的时间,就不要把字写的拖拖踏踏。这样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其实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因为我们写的消息是给千千万万人读的,所以一定不要写得啰嗦,要分析自己的字。

  我想每个人哪怕口袋里只有一块钱也不会乱扔。但是字可能就会乱写,写得随意、很多。如果这样真的很不负责任,如果当你要这么做时,你可以假设从你口袋拿十块钱往外面扔,你看舍不舍得。既然你不舍得扔,干嘛要这样去写字呢,其实这样你会浪费很多。

  让文字更简单的硬性规定

  怎样才能让文字做到简单呢?其实还有一种硬性的规定,就是在写消息的时候不议论。

  新闻文体里有最重要的两个文体,一个是消息,一个是评论。消息和评论一定不能混在一起。美国的新闻单位评论部和新闻部是分开的,而且不准从一个门进,怕记者和评论家相互影响。

  评论部也有自己的记者,但这些记者不是用来写评论的,而是给评论部的评论员提供素材。所以说,评论就是评论,评论是用来发表意见的,评论版都标得很清楚,像说“这是一个评论,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你们爱信不信,这个东西不能保证客观”。

  消息就是消息,消息是告诉你“这是真的,没有一点主观的东西”。这是完全要分开的,写作者不能在消息里面掺评论。这不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是一个关系人品的问题。

  在写作消息时,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是不能有自己的评论,也不能有抒情。比如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广播电台,当时不会写,写劳动模范之类的选题心中就有一种歌颂的心态,一不留神就去抒情了。

  当时我们那个主任还挺好的,虽然高中都没上过,但是他有新闻实践的经验,他用毛笔蘸着红墨水把那些抒情的话全部给删掉了,删得我那稿子像流血一样。但是往后每当我在消息里写那些抒情话时,我总会很脸红,想到二十年前被老师改过的稿子。所以千万不要抒情,不要议论,这样就能把消息写得更加简单。

相关专题